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致富技术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把脉“桃贱伤农”| 山东桃产量全国第一,但问题真不少

    信息发布者:美好明天
    2019-08-03 10:37:04    来源:农村大众   转载


            近十年来,我省桃树的种植规模越来越大,面积与产量均占全国各省区首位。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,丰产年份部分品种出现滞销与价格下跌问题,桃市场波动加大,桃产业风险加剧。

    全国1/4桃产自山东

            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果茶站公布的数据显示,我省桃产业真正较快发展始于1983年,当时全省桃树栽培面积只有12.55万亩,1988年达到64.18万亩,首次超过了梨栽培面积,成为山东第二大水果,2008年面积达到100万亩,至2018年面积增至156万亩,约占全国的1/8。

            纵观山东省桃产业发展,栽培面积有起有落,但桃产量一直呈稳步上升趋势。2001年突破100万吨,首次超过梨的产量,2005年突破200万吨,5年间产量翻了一番。2018年全省桃产量294万吨,约占全国的1/4,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第一产桃大省。行业专家调查数据显示,2019年,截至7月份,全省桃种植面积上升至170万亩,产量预计可达300万吨。

            从生态条件与地理位置来看,山东省也是世界上最适合桃栽培的区域之一,主要栽培区域在临沂、潍坊、淄博、泰安、济南、济宁等地市。其中仅临沂市桃面积就达60万亩,年产量100多万吨,面积与产量已超过排名世界第4位的美国,形成了鲁中南山区优势生产区域。

    125.jpg

    发展过快问题逐渐暴露

            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,随着种植面积越来越大,桃产业中不少问题也凸显了出来。其中不少行业专业学者认为,目前阻碍桃产业发展最大的问题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缺少合理规划,导致产业链条不完整。

            持相同看法的还有山东省果品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高东升教授,7月18日,高东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山东的桃树种植规模发展过快,但与之相匹配的产业链条却没有完全成形,所以今年出现“丰产不丰收”的现象不足为奇。他说:“如果不解决好产业链这个问题,谈其他的事情都为时尚早。”高东升表示,精细化分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全产业链条的重要环节之一,未来桃产业需按照“种植—销售—加工—服务”进行精细化分工,大家各司其职,这样才能让种桃的桃农获得最大化收益。

            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常务理事、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彭福田认为,从目前的栽培面积与产量规模看,桃已经不是供不应求的果品,但大部分桃农首要关注的仍然是早结果与高产栽培问题,这与市场对优质果的需求不匹配。

            市场也存在盲目跟风发展问题,如极晚熟品种映霜红在胶东丘陵山地通风透光好的条件下,表现良好,而在菏泽市平原条件下,多数桃园优质果率很低。“即使是一个优良品种,如果在全省种植面积超过2万公顷,市场销售也会有很大压力。”彭福田介绍,另外还存在盲目追逐新品种的问题,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”,新品种虽好,但不一定适合本地发展,他提醒桃农,大批量引种前一定要先试种。

            据了解,由于我省桃产业发展早,亩产效益相对于国内其他省份较高,所以多是一家一户式经营。“这种种植模式不利于新模式、新技术的推广。”彭福田介绍,现在桃技术推广多依赖于苗木繁育商与农资经销商,但他们的技术服务能力参差不齐,真正优质、生态、省工、高效的栽培模式在产业中的影响力,还有待进一步提升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